静坐,是人类自发形成的一种休养形式。累了就沉静一下心情,放松一下身体,静静的坐在那里休养一下,就是这样一种最简单、最质朴的养生。郭沫若在《静坐的功夫》一文中谈到∶“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时代,儒家是很...
经典导读:玄机赋
[导读]著者:吴景鸾(?---1064年),字仲祥,江西德兴人,北宋时期著名堪舆家,庆历年间入京,授司天监正、国师。余早年因八宅而学易,虽不得法未能深入,但凭游年歌诀亦能评判休囚。历经数年,深感气口与...
养生妙法:浑元养生桩,浑然天地元气
站桩是源于武术的一种基本功法,近代站桩的兴起得益于王芗斋、刘贵珍等前辈的大力弘扬。站桩最初在武术中的应用,一是为了强筋健骨,二是为了身形与意识的协调统一,增强武术的技击能力。在习练中发现站桩的健身效果...
养生妙法:吐纳术,吐故纳新理三焦
吐纳,就是呼吸,就是呼出浊气,吸入真气。《庄子·刻意》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吹呴就是缓慢的呼吸,通过调息吸入体外真气,呼出体内浊气,再配合一些导引动作,必然能够延年益寿。...
丹道阐微:“朝屯暮蒙”蕴含的养生之道
自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借用《周易》的义理和卦象阐述内丹修炼,《周易》就与内丹修炼有了不解之缘。历代内丹大家每讲内丹,必定引用易理和卦象,由此致使内丹修炼者,不得不穷究易理,以期达到通过“穷理...
经典导读:吕祖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相传为唐代吕洞宾所撰,以五言诗歌形式,共二十句,一百个字成篇,又称《百字碑》。吕祖先师慈心普度,直指内丹精要,虽言简却意赅,篇中性命、次第、内景、造化等要件,玑珠落处,尽现金丹精华。金丹大...
养生妙法:甩手,平凡之中见神奇
甩手功这一简便功法,近代见于文字,出现于萧天石1963年主编的《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合刊》,在附录中收入了《易筋甩手功真传》。其前言中讲到:“易筋甩手功,属于道家之导引强身治病之安乐延年法门,乃外护...
经典导读:洗髓经直解
[导读]易筋者,改变筋骨,健身也;洗髓者,洗心涤虑,修性也。相传,《易筋》、《洗髓》两本经帖,为达摩西去时所留,《易筋经》留镇少林,《洗髓经》随慧可云游山水。由于两部经典传承极密,所以其真正出处,历来...
五行养生:增强人体正气的几种方法
在《黄帝内经》中,有关“气”的字词,出现了三千多次,有真气、精气、神气、正气、邪气、阳气、阴气、肾气、肝气、心气、脾气、肺气、春气、夏气、秋气、冬气、天气、地气、风气、雷气、谷气、雨气、恶气、生气、湿...
五行思维:修炼阶段的划分与定位
修炼是道家的常用术语,一般指修心炼身,修心就是修性,炼身就是修命,修炼也就是性命双修。因为释家以修性为主,则多用修行这个词,就是为了把修性获得的成果,体现在社会行为方面,倡导日行一善,众善奉行。儒家则...
丹道阐微:“水火既济”与心肾相交
《易经》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济”,是一种水居上、火居下的结构,卦象映现的是:水能上来,火能下去,通过水火相济,形成水不寒、火不燥的态势,这是万物和谐与共,圆满圆融之象。然而,卦辞中却说:亨小,利贞;初吉...
习近平:中华文明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 13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