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也。
太阳经所属的腰肿和臀部疼痛,正月太阳经在寅,寅月为太阳经当旺之时。正月阳气开始向外发出,此时阴气还很强盛,阳气欲出又不能发出,因此出现腰肿和腰臀疼痛。
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
发病偏枯而导致行走不便,出现跛行的症状,是由于正月阳气开始萌发,地气上升。所说的偏枯,是冬季的寒气仍有余力导致正气不足,因此偏枯发病为跛行。
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
所说的头部强直牵引背部不适的症状,是由于阳气过于亢进,向上争胜,导致头部强直。
所谓耳呜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呜也。
所说的耳鸣,是由于阳气旺盛,万物生长迅速,阳气向上冲动而导致耳鸣
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
所说的病情严重时出现发狂、癫痫等疾病,是由于阳气集中在上部,而阴气在下部空虚,形成上实下虚,因此发病为发狂、癫痫。
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
所说的气逆上浮导致耳聋,都在于气机失调。
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
所说的阳气入阴为暗哑,是由于盛大的阳气已经衰弱,所以暗哑。
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内气消耗而发生厥逆,则导致声音嘶哑,这种情况为肾虚,少阴脉正气不足发生厥逆。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
少阳脉导致的心胁疼痛,是说少阳脉盛大。脉气盛大为心脏精气散发,到九月阳气消尽而阴气盛大时,导致心胁疼痛。
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
所说的不能转动身体,是由于阴气较重,阴气重藏纳万物,因此身体不能转动。
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华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故谓跃。
所说的病情严重时跳跃,九月万物都已衰败,草木凋零,气机去阳而生阴,阴气盛而阳气潜藏于下仍在滋长,因此出现跳跃。
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
阳明导致出现寒颤的症状,是由于阳气显明于午月,在五月阳气盛极而阴气开始滋长,因此出现寒颤。
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
所说的小腿肿胀,大腿肌肉不能收缩的症状,是由于五月阳气盛极而转阴,阳气在五月开始衰退,而阴气向上运行与阳气相争,因此小腿肿胀而大腿肌肉也不能收缩。
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所说的喘息伴有水肿的症状,是由于阴气从下部上升,阴气上升致使邪气侵入脏腑之间,造成水液代谢失调,因此发病为水肿。
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
所说的胸部疼痛伴有气短的症状,是由于水气停留在了脏腑。水为阴气,阴气滞留于体内,因此胸痛气短。
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
所说的病情严重就出现厥证,是由于厌恶人与火。听闻木音就惶恐惊惧的人,是体内阳气与阴气正相互搏击,水火相克,因此使人惶恐惊惧。
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
所说的想关闭门窗独处的症状,是由于阴阳相互搏击过程中,阳气耗尽而阴气盛大起来,因此想关闭门窗独处。
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
所说的发病就想登高而歌、脱衣而走的症状,是由于体内阴阳反复相争而与体外阳气合并,导致人体阳气亢盛,因此使人脱衣而走。
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所说的邪气侵入孙脉,表现为头痛、鼻炎以及腹部肿胀的症状,是由于阳明经脉有邪气上行进入太阴经脉的孙络,因此表现为头痛、鼻炎以及腹部肿胀。
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
太阴经脉导致的肿胀疾病,是由于太阴湿土始于子月,十一月万物之气都潜藏其中,因此发病时出现肿胀。
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
所说的阴气上逆出现嗳气的症状,是由于阴气盛大而沿阳明经向上运行,阳明经的络脉属于心脏,因此说向上走心为嗳气。
所谓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
所说的进食后出现呕吐症状,是由于胃部食物过多而向上溢出,因此呕吐。
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
所说的排便或排气后感到舒畅,如同病情减退的症状,是由于人体对应的十二月(丑月)阴气下降,而阳气开始上升,因此说:排便或排气后感到舒畅,如同病情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