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直解:第五十六篇 皮部论

易 麟
管理员
507
文章
0
粉丝
黄帝内经46阅读模式

内经直解:第五十六篇 皮部论-图片1

「导读」本篇阐述了人体皮肤与经络的对应关系,指出手足的三阳三阴,十二条经脉、络脉,在皮肤各有相应的部位。并阐明了疾病的发生,先起于皮毛,由皮毛而进入腠理,由腠理而进入络脉,由络脉而进入经脉,由经脉而进入腑脏的这一复杂过程。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黄帝问到:我听说皮肤有划分区域,十二经脉有循行路线,肌筋有连结部位,骨骼有长短标准,它们所发生的疾病不同。怎样分别皮肤的不同区域,左右上下,阴阳变化以及疾病的始终,希望讲一下其中的原理。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岐伯回答说:皮肤部位的划分,是以十二经脉的分布为纲领,所有的经脉都是这样。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阳明经的阳络,名为:害蜚。诊病时手足方法相同,要观察阳明经循经部位,皮内有浮络出现,都是阳明经的络脉。络脉颜色多青则疼痛,多黑色则为痹症,黄赤相杂则为热症,多白色则为寒症,五色都出现则为寒热错杂。络脉邪气盛则传入经脉,络脉在外属阳,经脉在内属阴。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少阳经的阳络,名为:枢持。诊病时手足方法相同,要观察少阳经循经部位,皮内有浮络出现,都是少阳经的络脉。络脉邪气盛大则传入经脉,因此邪气在阳络则向内发展,邪气在阴经则向外发散,或者渗透于体内,各条经脉都是这样。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阳经的阳络,名为:关枢。诊病时手足方法相同,要观察太阳经循经部位,皮内有浮络出现,都是太阳经的络脉。络脉邪气盛大则传入经脉。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少阴经的阴络,名为:枢儒。诊病时手足方法相同,要观察少阴经循经部位,皮内有浮络出现,都是少阴经的络脉。络脉邪气盛大则传入经脉,邪气传入是从浮络注入经脉,邪气散出则从阴经向内注入骨骼。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厥阴经的阴络,名为:害肩。诊病时手足方法相同,要观察厥阴经循经部位,皮内有浮络出现,都是厥阴经的络脉。络脉邪气盛大则传入经脉。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经的阴络,名为:关蛰。诊病时手足方法相同,要观察太阴经循经部位,皮内有浮络出现,都是太阴经的络脉。络脉邪气盛大则传入经脉。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上述十二经的络脉,都以经脉循经区域为皮肤划分。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

因此,百病开始发生,必然先由皮肤、毛孔进入腠理。感受邪气则腠理开放,腠理开放则邪气侵入络脉,邪气停留不去则传入经脉,继而停留不去则传入脏腑,聚积于肠胃。

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䐃破,毛直而败。

邪气开始侵入皮肤,使人寒栗、毫毛竖起,腠理开放,邪气随之进入络脉,络脉邪气盛大则皮肤颜色改变。邪气从络脉传入经脉,经气虚弱就会导致陷下,邪气停留于筋骨之间。寒邪多则筋挛骨痛;热邪多则肌筋无力,骨质疏松,皮肉败坏,毛发枯槁。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黄帝说:先生讲的皮肤的十二个区域,疾病是怎样发生的?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岐伯说:皮肤是经脉、络脉所属的区域。邪气侵入皮肤,则腠理开放,腠理开放则邪气侵入络脉,络脉邪气充满则注入经脉,经脉邪气充满则进入脏腑。因此,皮肤经络不能与脏腑相通,就会发生大病。

帝曰:善。

黄帝说:好的,我明白了。

 

内经直解:第五十六篇 皮部论-图片2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 麟 发表于2025年3月15日 08: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