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天心本一心,心归自然气润身, 真心引得真气聚,正气引来正气存。 正气存内血脉畅,邪浊病气落纷纷, 无私无欲无痴乱,有德有爱有精神。 正邪之气不两立,消长升降在修心, 身病本是心病显,...
玄机阐微:顺逆论
在中华文化领域有两个古老的重要元素,就是河图和洛书,虽然这两个元素的出处尚无确实史料,通过《尚书》的记载,可以明确西周时期的馆藏中已有河图存在,这也许就是中华先民在上古时期的文明产物。上古先民在自然环...
五行养生:疫后养生,重在清肺补肾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于顶刊《Nature》发文指出,新冠后遗症可累及全身10个器官系统的203种“长新冠”症状,通过对600多万人两年随访数据统计,仅12.6%(75.6万)人无相关症状,而32%(19...
五行思维:养生,是人生的基本保障
近日,有几则报道令人触目惊心,一则是:每天挣五百多元的外卖“单王”猝死在电动车上;另一则是:一个月内5名中青年学者因病逝世。虽然爱拼才会赢,如果把生命都拼没了,那就彻底输了,不但输了自己,怕是还要搭上...
饮食养生:食盐,怎样吃才有益于养生?
意大利Humanitas研究医院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食盐可能具有增强免疫系统抗癌能力的潜力。一项发表在《自然·免疫学》上的研究,揭示了食盐在激活和增强T细胞抗癌功能方面的作用,为癌症治...
禅韵丹心:道法本自然
自古修丹千条路,千招万法事事难。 琵琶犹抱半遮面,欲语还休不肯言。 大丹好修诀难悟,空耗时光在妙玄。 历代丹经尽搜遍,始知道法本自然。 无诀不成修真法,执法枯行也妄闲。 常以无念为有念,...
经典导读:内修十论
一、论打坐 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 打坐时间过久身体就会疲劳,既不合理又会造成宿病。但是,内心空明,身体又能安静不动,才是真正修定的基础。 用此为定,心气...
新华社|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经典导读:大道歌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
经典导读:渔樵问对
[导读]邵雍(1011年12月25日—1077年7月5日),字尧夫,谥康节,北宋理学家,生于河南林县上杆庄,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自幼喜博览群书并游历天下,师从李之才学《河图》《...
人民网评:充分认知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总结提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
和谐共生丨跟着总书记感悟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指引和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阐释了人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