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
黄帝问到:有人怀孕在身,历经九个月而不能讲话,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
岐伯回答说:胞宫的络脉阻绝了。
帝曰:何以言之?
黄帝说:为什么这样说?
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岐伯说:胞络,联系于肾脏,少阴脉贯通肾脏,联系于舌根,因此不能讲话。
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
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
岐伯说:无法治疗,怀孕十个月生产后自能恢复。
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
《刺法》中说:不要减损不足,也不要增益有余,使其形成疹病,而后再进行调治。
所谓无损不足者,身赢瘦,无用镵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所说的无损不足,是指对于身体消瘦的人,不可用针刺或砭石。不增益有余,是指等到腹部显形再用泄法,应用泄法则精气流失而病邪独留于体内,因此说要使其形成疹病。
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
黄帝说:患者胁下胀满、气逆,两三年不能康复,是什么疾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岐伯说:病名为:息积,这种病不妨碍饮食,不可用热灸、针刺,积病可用导引和药物治疗,单独用药物不能治愈。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䯒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
黄帝说:有的患者从小腿到大腿都肿,腹部环绕肚脐而疼痛,这是什么疾病?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岐伯说:病名为:伏梁,风邪是病根。风邪侵入大肠而附着于肓膜,肓膜联系在脐下,因此会环绕肚脐而痛。施治时不可按动,按动腹部会导致小便涩滞不通的病症。
帝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
黄帝说:有的人尺脉跳动厉害,筋脉拘急而显露在外,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曰: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岐伯说:这是疹筋病,这种人腹部必然拘急,面色见到白色或黑色,则病情严重。
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
黄帝说:有的人长期头痛,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这是怎么得的呢?叫什么病名?
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厥逆。
岐伯说:这是因为感受了较大的寒气,寒气深入骨髓。骨髓与脑相连,寒气上逆脑部,所以导致头痛,甚至牙齿也痛。病名叫厥逆。
帝曰:善。
黄帝说:好的。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黄帝说:有的病患口内甘甜,病名是什么?是怎么得的?
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岐伯说:这是五脏之气上溢所致,名为:脾痹。饮食进入体内,藏于胃部,脾脏负责运化食物的精气津液,甘味与脾脏相应,所以令人口内甘甜,这是由于食用了肥腻甘美食物所致,这种人必然过多的食用了这类食物。肥腻食物,令人产生内热,甘美食物,令人中焦满闷,因此脾的湿热之气上溢,就会转为消渴病。治疗可用兰草,驱除陈腐之气。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黄帝说:有的病患口内发苦,取阳陵泉穴治疗。口苦是什么病?怎么得的?
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逆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岐伯说:病名为:胆痹。肝脏是身体的将军,决断来源于胆,咽为使者,这种人常犹豫不决,因此胆气虚弱,胆气上逆从咽进入口腔,表现为口苦。治疗以针刺胆的募穴和背后俞穴,这是根据《阴阳十二官相使》的理论来治疗的。
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
黄帝说:有人小便不通畅,一天要解几十次小便,这是正气不足。身体发热如炭火,颈部和胸部如同有硬物,人迎脉躁动盛大,喘息气逆,这是邪气有余。太阴脉微细如发,也是正气不足。这病在哪里?名为什么病?
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
岐伯说:病在太阴脾经,邪气盛在胃,影响及肺,病名为厥,是死症,无法治愈。这就是所谓的“五有余、二不足”的病症。
帝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
黄帝说:什么是五有余、二不足?
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岐伯说:所说的五有余,是指五种邪气,即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三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有余。二不足,为病象一日数十溲、太阴脉细微如发造成的不足。现在外有五种邪气有余,内有二种病象不足,此为不表不里的病症,也是死症,很明确了。
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
黄帝说:人生来就患有癫疾,这是什么病?怎么得的?
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岐伯说:病名为:胎病,此病得在母亲怀孕时,母亲受到较大惊吓,邪气上逆而不能下降,精与气合并,因此使所生的子女发病为癫疾。
帝曰:有病庞然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
黄帝说:有的患者身体庞大,犹如充水的状态,切诊脉象非常紧张,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不消瘦,不能吃东西或者吃的很少,名为什么病?
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
岐伯说:疾病生在肾脏,名为:肾风,肾风患者不能进食,容易受到惊吓,受惊后心气衰竭,就会死亡。
帝曰:善。
黄帝说:好的,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