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直解:第八十一篇 解精微论

易麟
管理员
517
文章
0
粉丝
黄帝内经48阅读模式

内经直解:第八十一篇 解精微论

「导读」解,为解释;精微,为人体精深微妙的变化。本篇探讨了哭泣时泪涕产生的生理机制,提出泪为肾精所化、涕源于脑髓渗漏的观点,阐释了“心悲名曰志悲”“神志俱悲”“肾精生髓充骨”等核心理论,建立心肾相交、水火相感对泪涕分泌的调控机制,为中医藏象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液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

黄帝在明堂之上,雷公请教说:我将您教的医术进行了传播,在教学中以经典为论据,将从容、形法、阴阳、刺灸,以及汤液对人体的作用,品行好坏对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传授,感觉还不够全面。

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裙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

如同以前先讲了,悲哀喜怒内伤情志,燥湿寒暑外感邪气,以及阴阳盛衰与女性的关系。请问疾病发生的原因,与人地位的高下,人的理想追求,是否密切相关?临症时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请给予正确的指导。

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请教的这些粗陋愚蠢的问题,都不在经典中,想听一下解释。

帝曰:大矣。

黄帝说:这些问题很大啊。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雷公请问到:哭泣时没有眼泪流出,如果出也是很少的鼻涕,这是什么原因?

帝曰:在经有也。

黄帝说:在经典中有记载啊。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

雷公又问:不知道泪水从哪里发生,鼻涕从哪里流出?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

黄帝说:询问这个问题,无益于治疗,作为医生也应该知道,这是自然的生理现象。

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

心脏,为五脏精气的主宰,眼目为开窍,面色华润的人是五脏精气的外在反应。所以,那些顺应自然规律的人,神气就会通过眼目表现出来。有疾病、忧虑,就会反应于面色。

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

因此,悲哀时则会眼泪流出,眼泪由水所生。水的来源,是储藏的水液,储藏的水液为至阴,至阴为肾精。来源于肾精的水液不能流出,是肾精之气被控制,受到了固摄和约束,所以泪水不能畅流。

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

水的精气为志,火的精气为神,水火相互交感,神志同悲,所以眼目中就有泪水发生。因此有谚语说:心悲则为志悲,志与心精共同反应于眼目。

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所以,神志同悲则神气传导于心精,向上不传导于志,而志独自悲伤,因此眼泪流出。流出的鼻涕来源于脑,脑为阴。骨髓,为骨的内充,所以脑液渗出为鼻涕。

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肾志为骨骼的主管,所以眼泪流出时鼻涕也随之流出,眼泪、鼻涕都属于一类。鼻涕与眼泪,犹如人的兄弟,危急时一同消失,生化时一并发生。肾志会过早衰退,所以老年人鼻涕、眼泪满面横飞。人的鼻涕、眼泪同时而出,因为同属一类。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雷公说:是个很大的问题啊。请问有人哭泣时不流眼泪,有泪水也很少,鼻涕也不会相从,这是为什么?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

黄帝说:眼泪没有流出的人,是哭的不够悲伤。没有泪水,是心地不够善良,心地不善,则肾志不悲,阴阳相互对峙,泪水怎么能独自而来。

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

情志悲伤的人,哀伤痛苦则上冲于脑,冲脑则肾志反应于眼目,肾志离去则神不守精,因此精神都反应于眼目,导致眼泪鼻涕流出。

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

你没有读过经典上的话吗?气逆则目无所见。人体气逆则阳气聚集于上部,阴气聚集于下部。阳气聚集于上部则火气盛大,阴气聚集于下部则足部寒凉,足寒则肿胀。

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一水不能胜过五脏郁火,会导致眼目失明。临风而眼泪不止,是风邪侵入眼目。阳气内攻精气,如同火气灼目,因此见风则会泪下。这种情况进行类比,就像火急风生,会招致雨水反克,就是这样一类啊。

 

后记:丁丑年玄冬,短居泰山罗汉崖,第一次读到人卫版《黄帝内经素问》,读的非常艰涩,当时就想,如果能将原文与白话逐句对照来读就好了,这一闪念仿佛是昨天,却已经过了二十八个春秋。一直想着直译《素问》全本,苦于文字篇幅庞大,不敢轻易着手,而今已华发尽染,余光不待,终于狠下决心,开始《素问》的白话直译。虽然早已读过不少版本,直译过程还是困难重重,《素问》涉及到了阴阳五行、易理河洛、天文历法、地理气候、经脉腧穴、生理病理、心理医理等诸多方面,实际工作比预想更为艰巨,尤其在医理深奥的大论部分,竟然数次接近崩溃的边缘,没有往圣先师冥冥中的指引,《素问》的直译就无法完成。

历时七月有余,初愿终成。《黄帝内经·素问》,是近十年所译传统经典中,最为庞大也最有难度的一部,由于个人素养所限,文义理解偏差,错误疏漏不会太少,涵望识者明察。全文在直译过程中,参阅了清代名医高士宗先生的《黄帝内经素问直解》,北宋时期林亿、孙兆重等学者的校正本《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以及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的《类经图翼》,并参阅了大量的网络文章。以此致敬中华文化之先师以及为中华文化默默奉献的学者们,感恩你们的无私奉献,才让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源远流长而经久不衰。

 

乙巳年仲秋于吾悦书斋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麟 发表于2025年3月15日 07: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