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黄帝问到:我听说古代的医生治病,只用移精变气,通过祝由的方法就能使人痊愈。现在的医生治病,用烈性药物治疗体内,用针砭治疗体外,有的能治愈,有的不能治愈,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
岐伯回答说:以往的古人居住在有禽兽出入的自然环境,通过运动驱除寒气,选择遮阴处以避暑气,内心没有牵挂和贪慕,外在也没有世事操劳,身处一个恬淡虚无的世界,邪气不能深入人体。因此,无需烈性药治疗体内,也无需针砭治疗体外,所以只用移精祝由就能使疾病痊愈。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己也。
当今与以往古代不同,人们内心充满忧患,身体被劳累所伤,又不顺应四季变化,违背寒暑宜忌。经常受贼风侵袭,体虚而邪气终日相随,内侵五脏骨骼,外伤孔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然加重,大病必然死亡,因此祝由疗法就不能治愈了。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
黄帝说:是这样啊。我想在诊治患者时,能够观察生死时间,判断病症的疑难所在,想要掌握这些要点,要说的简明扼要,可以听你讲一下吗?
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岐伯说:用气色和脉象诊病,是普天下最重要的技法,是历代先师传下来的。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
在上古时期的僦贷季,就通过气色和脉象而成为神医,他将色脉与金木水火土,以及四季八风、六合等因素相互参照,结合自然规律观察微妙变化,就可以获知诊治的要诀。想要掌握诊治的要诀,就得凭借对气色和脉象的观察。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气色感应于太阳,脉象感应于月亮,要随时抓住要领,按要领进行诊断。气色的变化对应于四季脉象,这是普天下最重要的技法,能够帮助医生掌握生命的本质和规律。所以,使患者远离死亡获得新生,能够延年益寿,这样的医生被赞誉为圣王。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中古时期的治病,发病后再行施治,服用汤液十日,即可以消除八风侵袭所引起的五痹之病。十日不能痊愈,治疗就用草药,这类草药能够标本兼治,邪气很快就被驱除。
暮世之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兇兇,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后来对疾病的治疗,却不是这样了。治疗不依据四季变化,不知道日月盈亏,不审查气机顺逆,当疾病已经形成,就想着用微针刺激体外,用汤液治疗体内,粗浅的医生武断施术,自以为可以攻克疾病,却造成旧病没能痊愈,新病又会发生。
帝曰:愿闻要道。
黄帝说:我希望了解治病的重要法则。
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夫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岐伯说:诊治疾病的关键,无非就是气色和脉象,能够熟练运用,就是诊治的大法则。违背了这些原则,就不能正确诊断疾病,导致身心失调。因此,医生需要去掉旧的错误观念,接受新的正确理念,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精通医学的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黄帝说:我听到老师讲的诊治要点了,老师所讲没有离开气色与脉象,这些内容我都明白了。
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
岐伯说:诊治的最高境界在于一。黄帝问:什么是一?
岐伯曰:一者因问得之。帝曰:奈何?
岐伯说:一就是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病情。黄帝说:怎么做?
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岐伯说:关闭门窗,专注于患者,反复询问病情感受,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和身体状况,精神焕发的患者病轻,精神不振的患者病重。
帝曰:善。
黄帝说:好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