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直解:第六十四篇 四时刺逆从论

易 麟
管理员
507
文章
0
粉丝
黄帝内经41阅读模式

内经直解:第六十四篇 四时刺逆从论-图片1

「导读」四时,即四季。依照四季针刺,即春刺经脉,夏刺孙络,长夏刺肌肉,秋刺皮肤,冬刺骨髓,为从;不依四季针刺,为逆。逆则导致正气内乱,损伤五脏。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

厥阴经,脉气有余,发病为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脉气不足发病为关节疼痛、红肿灼热;脉象滑则发病为狐疝;脉象涩则发病为小腹胀气。

少阴有余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少阴经,脉气有余,发病为皮肤发硬、隐痛;脉气不足发病为肺气痹阻、咳嗽气喘;脉象滑则发病为肺风疝;脉象涩发病为体内积滞、血尿。

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太阴经,脉气有余,发病为肌肉痹症、中焦虚寒;脉气不足发病为脾气痹阻、腹胀便溏;脉象滑则发病为脾气不升、疝气以及脾胃症状;脉象涩则发病为积滞,心胸、腹部时常满闷。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阳明经,脉气有余,发病为血脉痹阻伴有身热;脉气不足发病为心气痹阻、心悸胸闷;脉象滑则发病为心气不舒导致的疝气以及心脏症状;脉象涩则发病为积滞,时常惊惧。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善时巅疾。

太阳经,脉气有余,发病为骨骼疼痛、身体沉重;脉气不足发病为肾气痹阻、腰膝酸软、水肿尿频等症状;脉象滑则发病为肾气不固,风邪内侵导致的疝气和肾脏症状;脉象涩则发病为积滞,以及时常发作的头部疾病。

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少阳经,脉气有余,发病为筋脉拘挛、胁部胀满;脉气不足发病为肝气痹阻,表现为胁痛、情志抑郁、月经不调等症状;脉象滑则发病为肝气不疏,风邪内侵导致的疝气以及肝脏症状;脉象涩则发病为积滞,时常出现肌筋拘挛,眼睛疼痛。

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因此,春季旺气在经脉,夏季旺气在孙络,长夏旺气在肌肉,秋季旺气在皮肤,冬季旺气在骨髓。

帝曰:余愿闻其故。

黄帝说:我希望听一下原理。

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

岐伯说:春季天气开始生发,地气开始发泄,冰冻化解,水液流行,经脉畅通,因此春季旺气在经脉。

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

夏季经脉气满外溢,气血充盈进入孙络,导致皮肤充实。长夏,经脉、络脉气机旺盛,向内溢出进入肌肉,因此夏季旺气在肌肉。

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

秋季,天气开始收敛,腠理闭塞,皮肤紧密,因此秋季旺气在皮肤。

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

冬季,收藏血气于体内,向内进入骨髓,贯通于五脏,因此冬季旺气在骨髓。

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

所以,邪气这种物质,常随四季的气血旺衰而侵入体内。邪气侵入人体时的变化,没有一定规律,然而必须从经气中驱除邪气,祛除经气内的邪气,则经脉乱气不生。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

黄帝说:违背四季旺衰进行针刺而发生了乱气,有哪些表现?

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血气内着,令人腹胀。

岐伯说:春季针刺了络脉,血气就会向外溢出,导致气短;春季针刺了肌肉,血气就会环流逆乱,导致气机上逆;春季针刺了筋骨,可使血气在体内郁结,导致腹胀。

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㑊;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

夏季针刺了经脉,可使血气衰竭,导致懈怠;夏季针刺了肌肉,可使血气内滞,导致恐惧;夏季针刺了筋骨,可使血气上逆,导致易怒。

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

秋季针刺了经脉,可使血气上逆,导致记忆力减退;秋季针刺了络脉,导致懒散、喜卧、不想动;秋季针刺了筋骨,可使血气内散,导致寒冷、颤栗。

冬刺经脉,气血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

冬季针刺了经脉,可使气血散发,导致视力下降;冬季针刺了络脉,可使内气向外泄散,寒气留存体内成为大病;冬季针刺了肌肉,可使阳气衰竭、枯绝,导致记忆力下降。

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

凡是在这四个季节进行针刺,违背四季规律就会造成疾病,不可不依从四季规律。违背四季规律则发生气机混乱,气机混乱则导致内气失调而发病。因此,针刺时不知道四季经脉气机的旺衰,以及疾病发生的规律,将顺变为逆,就会导致正气内乱与精气相互搏击。

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

诊治时,把握四季经脉气机的旺衰,必须按三部九候仔细审查,才能使正气不乱,精气不散。

帝曰:善。刺中五脏奈何?

  黄帝说:我明白了。针刺时刺伤了五脏会怎样呢?

岐伯说:刺五脏中心一曰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伤人五脏必死,其动则依其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

岐伯说:刺中五脏各有表现,刺中心脏,一日内死亡,其症状为嗳气;刺中肝脏,五日内死亡,其症状为喋喋不休;刺中肺脏,三日内日死亡,其症状为咳嗽;刺中肾脏,六日内死亡,其症状为打喷嚏和哈欠;针刺脾脏,十日内死亡,其症状为吞咽困难。刺伤人的五脏必然死亡,其症状因五脏所藏而不同,依据症状就可以知道生死的时间。

 

内经直解:第六十四篇 四时刺逆从论-图片2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易 麟 发表于2025年3月15日 08: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