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骨空,即骨块以及关节之间的空隙。本篇主要考证了任脉、督脉、冲脉的循行路线,以及风病、水病、寒热病等病证的针刺与艾灸疗法,针灸都应取适宜的孔穴,而孔穴则位于骨空之中,所以篇名为:骨空论。 黄帝问...
内经直解: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导读」水热穴,即与水和热相关的俞穴。少阴脉属肾主水,阳气内虚,则水聚为肿,与水相关有五十七穴;人伤于寒,寒盛则热,热气内逆,与热相关有五十九穴。水为阴,寒也为阴,寒盛则热,因此水、热都属于少阴脉,治...
内经直解: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
「导读」调,为调节;经,为十二经脉。本篇主要论述了五脏虚实,引发的神、气、血、形、志等病理反应。十二经脉,内通五脏六腑,外联三百六十五个穴位,相并为实,相失为虚,寒热阴阳,血气虚实,都需要因病进行调节...
内经直解:第六十四篇 四时刺逆从论
「导读」四时,即四季。依照四季针刺,即春刺经脉,夏刺孙络,长夏刺肌肉,秋刺皮肤,冬刺骨髓,为从;不依四季针刺,为逆。逆则导致正气内乱,损伤五脏。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
内经直解:第六十五篇 标本病传论
「导读」标本,指阴阳先后之气,发病前为本,发病后为标。病传,指心病传肺,肺病传肝,肝病传脾,脾病传肾,五行相克而传。如间隔一个脏器传病,则为相生而传,病当自止,不止,而传至三四个脏器时,可用针刺。 黄...
经典导读:内修十论
一、论打坐 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 打坐时间过久身体就会疲劳,既不合理又会造成宿病。但是,内心空明,身体又能安静不动,才是真正修定的基础。 用此为定,心气...
经典导读:大道歌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
经典导读:渔樵问对
[导读]邵雍(1011年12月25日—1077年7月5日),字尧夫,谥康节,北宋理学家,生于河南林县上杆庄,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自幼喜博览群书并游历天下,师从李之才学《河图》《...
经典导读:最上一乘妙诀
[导读]《最上一乘妙诀》录于《道藏辑要·胃集》《五篇灵文》之后。传说是王重阳祖师心传所授,具体出处,尚无可考。纵览全文,可谓大道直指,天地人纵横交融,儒释道终极所归,尽囊其中。以身心为鼎,以乾坤为鼎,...
经典导读:玄机赋
[导读]著者:吴景鸾(?---1064年),字仲祥,江西德兴人,北宋时期著名堪舆家,庆历年间入京,授司天监正、国师。余早年因八宅而学易,虽不得法未能深入,但凭游年歌诀亦能评判休囚。历经数年,深感气口与...
经典导读:吕祖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相传为唐代吕洞宾所撰,以五言诗歌形式,共二十句,一百个字成篇,又称《百字碑》。吕祖先师慈心普度,直指内丹精要,虽言简却意赅,篇中性命、次第、内景、造化等要件,玑珠落处,尽现金丹精华。金丹大...
经典导读:洗髓经直解
[导读]易筋者,改变筋骨,健身也;洗髓者,洗心涤虑,修性也。相传,《易筋》、《洗髓》两本经帖,为达摩西去时所留,《易筋经》留镇少林,《洗髓经》随慧可云游山水。由于两部经典传承极密,所以其真正出处,历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