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登录
  • 参同直解
  • 悟真直解
  • 灵宝毕法
  • 金华宗旨
  • 道窍直解
  • 修真后辩
  • 命理阐微
  • 禅韵丹心
吾悦书斋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 首页
  • 文化传承
  • 生命阐微
  • 五行养生
  • 经典导读
  • 周易经传
  • 老子直解
  • 黄帝内经
  • 关于我们
bj
首页2025第 2 页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九篇 六节藏象论

「导读」六节,甲子六十日为一节,三百六十日分为六节;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而征象、形象开窍于外。本篇为论述岁运的总纲,以天度、脏象阐明人与天地相应之理,并介绍了人迎与寸口脉象异常所发生的病变反应。 ...
03/15122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十篇 五藏生成

「导读」五脏禀赋天地之气,相合于五行,各有相生相制,制则生化,化则成就。本篇论述了五脏间的制化,以及与五味、面色、脉象之间的关系。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心脏与血脉相应,表现在面色,肾水能...
03/15144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十一篇 五藏别论

「导读」五脏,为肝、心、脾、肺、肾;别,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文中着重讨论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传化之腑的概念、功能特点。同时讨论了切寸口脉诊病的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
03/15127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十二篇 异法方宜论

「导读」异法,即不同的治疗方法;方宜,适宜的治疗方法。本篇分析了五方地势、地形、地质、气候、物产等特点,以及五方居民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况,由此而形成的体质差异,导致所患疾病的不同,因此五方所发展起...
03/15117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十三篇 移精变气论

「导读」移精,移动精神;变气,变化气机。本篇论述了通过移精,改变脏腑气机紊乱状态,进行治疗疾病的思路。其次讨论了受历史条件影响,疾病也随之而异,治疗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并指出了 “治之要极,无失色脉”...
03/15157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十四篇 汤液醪醴论

「导读」汤液,为清稀味淡的汤汁;醪醴,为醪酒或甜酒。本篇论述了汤液醪醴的制备和用途,并以古比今,反映了疾病的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出医学是伴随疾病的发生而发展的,是人类自然生存的必...
03/15176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十五篇 玉版论要

「导读」玉版,指刻有文字的玉石片;论要,论述色脉之大要。本篇围绕衡量病情深浅程度“揆度”,与辨别异于常态特殊病症的“奇恒”,两大诊法展开论述。通过五色脉变判断病情,提出病色浅者用汤液、深者用药剂、极深...
03/15170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十六篇 诊要经终论

「导读」诊要,即诊断的要点;经终,为经脉的气绝。本篇论述了针刺治疗与四时节气的对应关系,提出春刺散俞、夏刺络俞、秋刺皮肤、冬刺腧窍的季节性针刺法则,强调违反时令会导致“脉乱气微”“病症加重”等后果。通...
03/15119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十七篇 脉要精微论

「导读」脉之大要,至精至微。本篇讨论了诊脉的时间、部位、方法,察色善恶要点,以及脉色、脉证互参等诊法大要,突出了“四诊合参”的诊法原则,以及脉与五脏气血、四时相应的人体整体观。相关诊法的思想观点、原则...
03/15143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十八篇 平人气象论

「导读」平人,即没有病患的平常人、健康人;气象,为脉气、脉象。本篇以脉诊为核心,依据四时气候特征,归纳出五脏对应季节的正常脉象规律:春弦、夏钩、长夏弱、秋毛、冬石等特征,进而提出脉象逆从四时的阴阳辨证...
03/15171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十九篇 玉机真藏论

「导读」玉机,即心神;真藏,为五脏的真元之气。本篇以天人相应为理论框架,系统阐述了四时五脏脉象规律及病理关联。以脉象“太过”与“不及”为核心,论述了春弦、夏钩、秋浮、冬营四时脉象的生理特征及对应病症。...
03/15108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二十篇 三部九候论

「导读」三部,头面为上部,胸膈为中部,胁腹为下部;九候,一部之中,各有三候,三三而为九候。本篇论述了三部九候的部位及所属脏腑,七诊与三部九候合参判断疾病的方法,以及不同病变所采取的针刺治疗手法,并论述...
03/15149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8

文章分页

1 2 3 4 5 6 … 8

本类热门

  • 内经直解: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432 1
  • 内经直解: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 370 0
  • 内经直解: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346 0
  • 内经直解: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 321 0
  • 内经直解:第二十四篇 血气形志 227 0
  • 内经直解:第二十六篇 八正神明论 220 0
  • 内经直解: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 209 0
  • 内经直解: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 203 0

随机文章

  • 禅韵丹心:出发!武汉——为奉献者而歌 01/27 1,370
  • 玄机十论:知 病 论 08/21 1,279
  • 五行养生:五行养生指要 08/20 6,711
  • 易传直解:文言传 09/07 1,326
  • 五行养生:扼住火山口,妙解咽喉痛 08/21 1,287
  • 易经直解:第二十四卦 地雷复 09/08 1,190
  • 内经直解:第十四篇 汤液醪醴论 03/15 176
  • 参同直解:晦朔合符章第十八 11/15 1,010

关于本站

历经五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让我们更好的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托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注我们

  • 五行学堂

    公众号

  • 吾悦书斋

    喜马拉雅

  • 吾悦书斋

    收藏本站

推荐栏目

  • 文化传承
  • 五行养生
  • 生命阐微
  • 经典导读
  • 参同直解
  • 悟真直解
  • 灵宝毕法
  • 金华宗旨
  • 道窍直解
  • 健康讲座
  • 筑基精要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3-2025  吾悦书斋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37160202000893号 鲁ICP备2023029535号-1
  • 繁
  • 吾悦书斋 本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