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经络,即经脉、络脉。本篇以五色对应五脏为基础,提出阴络色泽与经脉一致,阳络随四季寒热呈现青黑或黄赤变化,构建了经络色泽诊断体系。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内经直解:第五十八篇 气穴论
「导读」气穴,为一身之气循行的三百六十五个穴位,孙络、溪谷也有三百六十五个交汇处,都与一年的日期相应。本篇以天人相应思想为框架,系统阐述人体经络、腧穴理论,奠定了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 黄帝问曰:余闻气...
内经直解:第五十九篇 气府论
「导读」气,为经脉之气;府,为经脉之气所到之处。该篇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系统论述人体穴位的分布规律,反映了早期中医学对生理结构的认知体系。全篇论述模式兼具系统性及实操性,是研究古代针灸理论的重要文献。 ...
内经直解:第六十篇 骨空论
「导读」骨空,即骨块以及关节之间的空隙。本篇主要考证了任脉、督脉、冲脉的循行路线,以及风病、水病、寒热病等病证的针刺与艾灸疗法,针灸都应取适宜的孔穴,而孔穴则位于骨空之中,所以篇名为:骨空论。 黄帝问...
内经直解: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导读」水热穴,即与水和热相关的俞穴。少阴脉属肾主水,阳气内虚,则水聚为肿,与水相关有五十七穴;人伤于寒,寒盛则热,热气内逆,与热相关有五十九穴。水为阴,寒也为阴,寒盛则热,因此水、热都属于少阴脉,治...
内经直解: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
「导读」调,为调节;经,为十二经脉。本篇主要论述了五脏虚实,引发的神、气、血、形、志等病理反应。十二经脉,内通五脏六腑,外联三百六十五个穴位,相并为实,相失为虚,寒热阴阳,血气虚实,都需要因病进行调节...
内经直解:第六十三篇 缪刺论
「导读」缪刺,为左右交叉取穴针刺。病在经脉,则针刺俞穴;病在络脉,则缪刺皮络。邪气侵入经脉络脉、五脏络脉,都有相应的缪刺方法。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黄帝问到:我听说过缪刺,没有明...
内经直解:第六十四篇 四时刺逆从论
「导读」四时,即四季。依照四季针刺,即春刺经脉,夏刺孙络,长夏刺肌肉,秋刺皮肤,冬刺骨髓,为从;不依四季针刺,为逆。逆则导致正气内乱,损伤五脏。 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
内经直解:第六十五篇 标本病传论
「导读」标本,指阴阳先后之气,发病前为本,发病后为标。病传,指心病传肺,肺病传肝,肝病传脾,脾病传肾,五行相克而传。如间隔一个脏器传病,则为相生而传,病当自止,不止,而传至三四个脏器时,可用针刺。 黄...
内经直解:第六十六篇 天元纪大论
「导读」本篇阐明了五运与六气的来源与相互关系。天干决定运气,即:甲己年,土运主宰;乙庚年,金运主宰;丙辛年,水运主宰;丁壬年,木运主宰;戊癸年,火运主宰。地支决定司天,即子午年,少阴司天;丑未年,太阴...
内经直解:第六十七篇 五运行大论
「导读」五运,即五行之气的运行对自然万物的影响。本篇提出了五运主岁理论,以及“天地门户”的时空结构。阐述了司天、在泉与左右间气的关系,并进一步阐明了六气生化的基本原则。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
内经直解:第六十八篇 六微旨大论
「导读」六微旨,是指六气极精至微的原理。本篇主要论述了自然之道以六为法则,上应天气,下应地理,以及六气主岁、主时和客主之气的加临,全篇对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原理作了精微深刻论述。 黄帝问曰:呜呼,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