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登录
  • 参同直解
  • 悟真直解
  • 灵宝毕法
  • 金华宗旨
  • 道窍直解
  • 修真后辩
  • 命理阐微
  • 禅韵丹心
吾悦书斋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 首页
  • 文化传承
  • 生命阐微
  • 五行养生
  • 经典导读
  • 周易经传
  • 老子直解
  • 黄帝内经
  • 关于我们
bj
首页

经典导读

第 4 页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三十八篇 欬论

「导读」欬,即咳嗽。本篇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核心理论,分析了不同脏器病变引发的咳嗽特征。针对病症演变规律,主张依脏腑特性选取对应俞穴治疗。全文以病因、病机、证候、治则为论述框架,体现了中医的整...
03/15104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三十九篇 举痛论

「导读」举痛,即以疼痛为例。本篇以寒邪侵犯脏腑经脉所引起的多种疼痛为例,阐述了问诊、望诊、切诊在临证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并对怒、喜、思、悲、恐、惊、寒、热、劳等九种病因所产生的病机和症状进行了讨论,为...
03/15106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四十篇 腹中论

「导读」腹中,即腹部,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论述。本篇对鼓胀、血枯、伏梁、热中、消中、厥逆等腹中疾患的病因、症状、治法、禁忌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指出了妊娠与腹中疾患的鉴别要点。进而构建了中医腹诊的理论框架...
03/1580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五十一篇 刺齐论

「导读」齐,就是标准、完备。刺齐,是指针刺时对于进针深浅的把握,强调要根据病位层次选择适宜刺法,既不能太过,又不能不及,是为刺齐。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黄帝问到:希望听一下针刺深浅的界限。 岐...
03/1549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五十二篇 刺禁论

「导读」刺禁,指出了人体的禁刺部位,以及误刺的后果。刺伤脏器,则死,刺伤经脉,或病或死。五脏有要害,不可不察,针刺有所禁止,不可不知。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黄帝问到:希望听一下,针刺有哪些禁忌? 岐...
03/1555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五十三篇 刺志论

「导读」本篇论述了虚、实的要点及针刺的补泻手法,并例举了多种正常与反常的情况。都是针刺的重要内容,应当牢记不忘,所以篇名为“刺志论”。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黄帝问到:能否讲一下虚实的要点? 岐伯...
03/1565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五十四篇 针解论

「导读」本篇论述了针刺的补泻手法,阐明了针感与针刺疗效的关系。强调了针刺时医者应做到思想集中、态度严谨、明确病位、端正手法,并注意调节病人的精神活动,以利于治疗。并根据天地阴阳与人身感应的道理,阐述了...
03/1550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五十五篇 长刺节论

「导读」长,即广的意思;刺,针刺;节,法度。即广泛地论述针刺法度。本篇重点论述了头痛、寒热、痈肿、疝、积、痹、狂、麻风等疾病的针刺部位和针刺方法。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
03/1563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五十六篇 皮部论

「导读」本篇阐述了人体皮肤与经络的对应关系,指出手足的三阳三阴,十二条经脉、络脉,在皮肤各有相应的部位。并阐明了疾病的发生,先起于皮毛,由皮毛而进入腠理,由腠理而进入络脉,由络脉而进入经脉,由经脉而进...
03/1547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五十七篇 经络论

「导读」经络,即经脉、络脉。本篇以五色对应五脏为基础,提出阴络色泽与经脉一致,阳络随四季寒热呈现青黑或黄赤变化,构建了经络色泽诊断体系。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03/1554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五十八篇 气穴论

「导读」气穴,为一身之气循行的三百六十五个穴位,孙络、溪谷也有三百六十五个交汇处,都与一年的日期相应。本篇以天人相应思想为框架,系统阐述人体经络、腧穴理论,奠定了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 黄帝问曰:余闻气...
03/1544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

内经直解:第五十九篇 气府论

「导读」气,为经脉之气;府,为经脉之气所到之处。该篇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系统论述人体穴位的分布规律,反映了早期中医学对生理结构的认知体系。全篇论述模式兼具系统性及实操性,是研究古代针灸理论的重要文献。 ...
03/1550经典导读 黄帝内经
阅读全文
15

文章分页

1 2 3 4 5 6 7 8 … 15

本类热门

  • 内经直解: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333 1
  • 内经直解: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 294 0
  • 内经直解: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285 0
  • 内经直解: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 274 0
  • 内经直解:第二十四篇 血气形志 178 0
  • 内经直解:第二十六篇 八正神明论 170 0
  • 内经直解: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 165 0
  • 内经直解: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 160 0

随机文章

  • 经典导读:老子五千言(64—72) 02/24 1,272
  • 热能养生:藏泥热疗应用中的问题解答 08/20 1,010
  • 五行阐微:怎样分辨人的五行类型 08/20 5,743
  • 五行漫谈:对境无心莫问禅 08/20 3,411
  • 易经直解:第三十卦 离为火 09/08 1,336
  • 内经直解:第六十八篇 六微旨大论 03/15 38
  • 央视快评: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12/02 1,087
  • 易经直解:第六十一卦 风泽中孚 09/08 1,536

关于本站

历经五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让我们更好的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托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注我们

  • 五行学堂

    公众号

  • 吾悦书斋

    喜马拉雅

  • 吾悦书斋

    收藏本站

推荐栏目

  • 文化传承
  • 五行养生
  • 生命阐微
  • 经典导读
  • 参同直解
  • 悟真直解
  • 灵宝毕法
  • 金华宗旨
  • 道窍直解
  • 健康讲座
  • 筑基精要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3-2025  吾悦书斋  版权所有

鲁公网安备37160202000893号 鲁ICP备2023029535号-1
  • 繁
  • 吾悦书斋 本页二维码